2015年5月8日

第九期 共專題 │風起的軌跡:宮崎駿電影在台灣的流通歷史

/林玉鵬

圖/得利影視
   宮崎駿在最新作品《風起》推出之際,也在記者會上公布退休的消息。這個新聞不僅震驚了日本,在台灣也備受注目。這個時間點或許是一個好機會,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宮崎駿動畫究竟是如何進入台灣,然後成為好幾代觀眾的共同記憶?了解宮崎駿在台灣的流通歷程,也等於是見證台灣影視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殊文化現象。


「非正式」管道打開知名度

    從「正式」的戲院上映紀錄得知,1987年的金馬國際影展和1991年日本動畫專題影展曾播映《風之谷》,都是影展期間的限定播映。然而在1980年代,宮崎駿的電影早已在台流通,依筆者的兒時回憶,在小學二年級暑期輔導的周末,老師曾在課堂上放映「天空之城」的錄影帶,這是筆者最早對於宮崎駿電影的回憶,恰恰也反映當時的狀況-- 在尚未有片商正式引進,宮崎駿電影卻已在此時已小有名氣。

  但若探究宮崎駿在台灣的源頭,基本上已難以考證。可以確定的是,和大多數歐洲藝術電影一樣,宮崎駿電影在台灣就是開始以非正式的管道流通打開知名度。由於當時影視市場混亂,宮崎駿的作品流通都是屬於未授權的錄影帶,錄影帶出租店裡也都是這類拷貝版本。這類影帶多半是重覆拷貝,畫質和字幕品質參差不齊。

  除了錄影帶出租店外,另外一個流通的場所就是1980年代蔚為風行的觀影場所MTV,在1980年代前期,觀看的方式仍以錄影帶為主。直到太陽系MTV成立後,斥資購買大量高品質的鐳射影碟(LD)設備,帶動了一波「高品質」觀影的風潮,同時瘋狂引進各式各樣電影影碟,再配上自製翻譯的字匣。由於老闆個人特別喜歡日本動畫,因此店內引進大量的日本動畫影碟,宮崎駿動畫理所當然也包括在列,太陽系甚至舉辦過龍貓的放映活動,這應是當時除影展外的首度對外公開播映。

  此外,與太陽系關係密切的影響雜誌,同時也在第三期專文介紹「宮崎駿其人其電影」。當時這些進口的影碟,除了做為 MTV內觀看外,也有進口販售讓影迷購買收藏。不過這波非正式流通在台美達成著作權協議後即告落幕。

盜版CD推動配樂流行

  當時除了電影的流通外,另外一個不能忽略、同時也是因為當時模糊的著作權協議因而出現的市場 – 日本動漫CD和錄音帶。1980年代末開始先是錄音帶的發行,爾後開始發行CD,這類CD通常不附歌詞本,封面和封底設計保留原狀,就外觀來看與一般正版無異,但有時會「調整幾首曲目」,這是令人詬病之處。
  
    而宮崎駿電影原聲帶亦是跟隨這一波進口來到台灣。宮崎駿的電影大部份由久石讓配樂,自《風之谷》後開啟了兩人的合作關係,其配樂受歡迎的程度不下電影。笙美公司首先引進了以宮崎駿電影配樂為主的大量日本動漫原聲帶與印象集等多種版本。後來多家公司加入生產行列 ,如長榮、旭聲,即便自1992開始實施新著作權法時,也因為台灣和日本尚未有明確的著作權協定,這些唱片公司得以繼續發行,而獲得版權的唱片公司也正式發行,市場上出現同時有正版和非授權版CD
  
  但無論如何,這類CD的價格親民、品質上不致於差原版太多,當時的確有助於宮崎駿電影在台灣的人氣累積。直到2002年,台灣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過兩年緩衝期,在20047月開始實施不得販售未經授權或無公共版權著作物,這類CD才完全消失在市面上。

「正式」搬上大銀幕

   1992著作權法實施後,台灣影音市場逐漸體制化,宮崎駿電影亦是如此。因為前一時期的人氣累積,開始有代理商引進,首先是中影代理《紅豬》。這是第一部在台灣正式上映的宮崎駿電影,雖然票房不甚理想,但開啟了宮崎駿在台灣電影市場的先河。緊接著在1997的《魔法公主》發行前,代理片商向洋公司與群英社公司,先於1995年底舉行「宮崎駿經典卡通回顧展」,共計放映 《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海潮之聲》、《兒時的點點滴滴》。

  由於這次回顧展的六部電影都是第一次在台灣上映,因此格外獲得日方的重視,日本方面出動電影片商、動畫工作室、電視台三位重量級代表來台宣傳;即便這六部並非都是宮崎駿的作品,但仍主打宮崎駿的名號。隔年(1996)正式發行《龍貓》和《魔女宅急便》的版權錄影帶。此時無線電視台也加入播出宮崎駿電影的行列,中視和台視分別推出宮崎駿電影展。而媒體也開始逐漸報導相關新聞。

  從自1992年開始的宮崎駿電影票房來看,至少自《神隱少女》開始,每部在台北市都有千萬以上的票房實力。其中《神隱少女》不但刷新日本動畫在台灣票房紀錄,同時也成為當年台灣最賣座的動畫電影,其中《霍爾的移動城堡》更是在當年票房第11名,佔整體動畫片票房20%

 附表:宮崎駿作品在台正式上映後的票房表現




DVD帶著宮崎駿到你家

   除了電影票房表現維持一定水準外,在2000年後,另有一個讓宮崎駿電影更進一步開拓的關鍵,就是迪士尼博偉於2001年開始在台灣推出吉卜力電影DVD。合約片單共有9部包括《龍貓》、《魔女宅急便》、《魔法公主》、《紅豬》、《天空之城》、《風之谷》、《心之谷》、《歡喜碰碰狸》、《兒時的點點滴滴》,以及最新的《神隱少女》。

  博偉隔年(2002)年底並舉行舉辦「宮崎駿影展」,將吉卜力的四部舊作《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龍貓》、《心之谷》於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的特定幾家戲院重新播映,藉此促銷DVD。而DVD的發行,銷售量也的確非常好,以《神隱少女》為例,在未推出前預購已達七千多張,最後高達六萬多張的銷售量。[1]

  然而,這波DVD發行的意義,除了滿足影迷的「懷舊」外,最大的意義,就是讓影迷/觀影者藉由豐富花絮,讓觀影的角度延伸至電影幕後,例如分鏡圖、介紹創作靈感和宮崎駿設立的吉卜力美術館。特別是在2001年成立吉卜力美術館,當時對台灣而言並不是那麼熟悉,這個花絮拉近了觀眾與作品的距離,日後也變成許多台灣遊客旅遊日本的景點。進一步來說,這些 DVD的發行更加鞏固和強化宮崎駿在台灣的地位。

  從影音流通歷史的角度,宮崎駿在台灣近三十年的發展主要是通過非正式和正式的流通管道,擴大和深化觀眾群;尤其是早期非正式的流通方式更奠定了宮崎駿電影的市場基礎。雖然我們可能都很難記起自己到底在什麼時候、以什麼形式初次體驗了宮崎駿,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不是通過這些流通歷程,那些美好與感動都不會有了。




[1] 還有一部較少人提及的作品《未來少年柯南》曾於1990年代後期出現非授權版本,後來由齊威國際娛樂公司於2006年發行版權DVD


【作者小檔案】 



林玉鵬。
目前就讀諾丁漢大學電影與電視系博士班。
研究專長為影視流通分享與交換。
對影音流通具有極度強烈的執著。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