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

共傳工 │ 吳祥三:攝影人生,學無止境

文/拓旻

一道海浪猛然打上岸,不偏不倚打在台視資深攝影記者吳祥三身上,他整個人幾乎站不住,連同攝影機一起跌下岸邊階梯。從事電視新聞工作20多年,再熟悉不過的颱風採訪現場,吳祥三沒料到這回大自然的威力,直說:「差點回不來了!」



民國77年,同事都尊稱「三哥」的吳祥三還在服兵役,收到藝專學長的來信,告知台視公開徵記者的訊息。在老三台寡占競爭時期,公開招考也像互相較勁,台視考完換中視、中視考完換華視。當時台視吸引700多人應考,不過由於前幾波招考才大舉補進30名新進人員,台視高層一度決定不再補進任何記者,幾番折衝後決定只錄取一名攝影記者,那位被錄取者就是吳祥三。

影像來源/拓旻


雖然台視工作是當時公認的「鐵飯碗」,但吳祥三剛進入電視台時心裡仍有些排斥,因為過去接受電影系的訓練,讓他好些時候放不下身段,覺得大材小用,「因為電影系的老師和同學,都在看著我啊!」話雖如此,吳祥三仍在求快求速的電視新聞工作中,展現他的影像美學訓練,雖然他笑稱在電視圈堅持影像品質只是一種「自爽」。影像技術紮實,加上學習與上手得快,在台視引領其他電視台引進SNG車後,吳祥三也列入首批五人培訓小組名單之一。

1990年代後,電視台對新聞的即時性有更高需求,「當時台視的主管看到了這個趨勢,引進SNG車。」不過有線電視加入競爭,瓜分了收視率,老三台明顯感受到壓力,部分主管對新聞要求更為挑剔,甚至有些歇斯底里。不過當時無線台人力尚且充足,記者還可各司其職,專注自己的任務,「遇到像鄧麗君遺體回桃園機場,需要八機作業,我就只要專職擔任SNG導播工作,負責現場的指揮調度。」吳祥三說道。

特派駐美  911現場報導

工作穩定後,台視每三年輪調駐美特派攝影記者,吳祥三也加入應選行列,希望更上一層樓,首次未能如願。三年後機會又來,但這回吳祥三卻不想去了。因為「當時的我,已經30多歲,又有正在交往的女朋友,當時候沒去成,這時候去可能會耽誤終身大事,」不過一位主管卻建議他:「那你就先結婚嘛,到時就可以帶老婆一起去美國。」

這個建議讓吳祥三下定決心,提了親,把婚給結了,沒想到駐美特派工作竟遲遲沒有下文,還差點引來岳父岳母的質疑:「是不是在騙婚?」吳祥三覺得事態嚴重。找了當時建議他結婚再赴美的主管,到餐廳聊聊到底怎麼一回事,才知因為有其他競爭者,才會拖延至今。經過這番插曲,還好最後吳祥三脫穎而出,才免除岳父、岳母的騙婚質疑。

赴美駐華府特派期間,吳祥三遇上九一一恐怖攻擊。當時他家就在五角大廈旁,現場訊號全部中斷,無線電連不上,也沒有文字記者,自己得包辦聯繫、寫稿、拍畫面等任務,更得突破訊號封鎖,把畫面傳回台灣。一個事件下來,吳祥三的新聞歷練一下子增加不少。

不過吳祥三慨歎地說:「唉,有得有失啦!」因為長期在國外,過去的人脈與長官關係漸行漸遠。這六年間台視經歷了政黨輪替,雖然特派制度早就在那,初期沒有太多異動,但後期因為台視營運出現虧損,最後裁撤駐美特派。

回台後吳祥三幾經調整心態,覺得對電視新聞工作略顯疲態,決定結束16年多的台視生涯。先後到其他兩家公司任職。但因對工作有自己的堅持,最後也毅然辭去。期間有八個月是失業狀態,後來看到台視財經台的招考訊息,才又通過考試回到台視。

走過民營化  又面臨數位化挑戰

離開兩年後回鍋台視財經台,「工作量比在新聞部輕鬆很多,」吳祥三也格外珍惜這份工作。不過沒多久又遇上台視民營化,財經台整併回新聞部,許多員工在公司優退政策下選擇離開,留下來的人也許有些不適應。因此台視民營化一年後,公司再開優退政策,「這個經營策略也讓大家服服貼貼。」

歷經虧損到略有盈餘,吳祥三與其他員工一起經歷民營化時期,但又馬上面臨數位化挑戰,「過去台視新聞王國,在技術與內容端都領先人家,雖然數位化較部分電視台晚,但陣痛期卻相對短。」不過跟大多資深攝影一樣,面對數位化仍需要克服許多困難。吳祥三表示:「我們已經不像過去年輕的時候了,要熟悉數位剪輯,沒那麼快上手。」

這期間其實有個痛苦的經驗。有次因為一個環節失誤,導致吳祥三被主管禁止使用數位剪輯軟體做新聞。為了彌補,他在下班後繼續練習,比別人花數倍的時間與精力。「因為我不想被淘汰!」現在,他不僅克服這道障礙,甚至開始教人。


台視新聞台在2014年元旦正式開播後,不僅新聞的節數多了,上級對新聞的即時掌握要求更高,在原有的SNG車外,又添購4G包以利新聞傳輸。吳祥三堅定地說:「這些新東西我也不斷在試,為的就是讓訊息與線索在第一時刻送到觀眾面前。」


作者介紹

拓旻,默默在台灣電視新聞產業耕耘之餘,也在政治大學新聞所過著「半菸酒生」的日子。關注媒體勞動權益與影視流行文化,為台灣傳播環境,多努力一點是一點!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