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0日

【媒改評論】 回歸電影與影展的初衷――TFF和TIDF令人讚賞的策展視野

文/郭力昕

2014年在台北舉辦的兩個影展,讓電影專業人和影展觀眾都豎起拇指讚賞,它們分別是第16屆「台北電影節」(TFF),以及第9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TFF在既有的影展傳承與觀眾基礎上,將一個內涵已漸趨「活動化」、「金馬影展化」的電影節,方向清晰的開始拉回此電影節的前身、於1988年創辦的「中時晚報電影獎」鼓勵論述與創新的影展精神上。而TIDF則在暌違八年之後,從台中國美館重新移回台北,在「國家電影中心」的組織架構下,委由一組常態化的年輕策展團隊規劃執行;他們在缺乏經驗傳承的條件下,生猛有力地重新展示紀錄片與真實、政治與歷史的對話,同時也關切對紀錄片美學或敘事的多元可能。

2015年1月22日

【媒改評論】 「全民書寫的時代」反而讓你更靜默?──-社群網路的解構集體性與逆民主力量

文/王維菁

網際網路與社群平台所帶動之網路自由開放、資訊透明、參與及分享文化,讓社會對網路言論自由與審議式民主發展充滿樂觀心情,許多觀察者、參與者認為,網路社群已開啟一「全民書寫」或「自媒體」時代,每個參與者都以一種「行動主義」精神,參與網路論述之生產、傳布及討論,閱聽人從大眾傳媒時代的單向、被動的接收者,轉變成為具有書寫、批判與行動能力的傳播主體,帶動論域民主之發展。「全民書寫時代」概念之提倡者認為,新聞及公共議題討論之參與是全民的權利,也是人人都能也應該實踐之技能,「全民書寫運動」使審議式民主與直接民主有了實現的可能性,將過往公民社會本應擁有的,監督政治經濟權力之權力拿回人們的手中。

2015年1月21日

2015年1月17日

2015年1月16日

第八期 共影評 │ 技術v.s敘事 3D電影如何「好看」?

文/林聖庭

20093D電影《阿凡達》在全球締造驚人票房紀錄,此後3D電影產量每年倍增,不少知名導演也躍躍欲試。但作為一個影迷,我不禁疑惑:3D電影比2D電影更好看嗎?當然,「好看」的概念是個超級雷區,但我仍甘願冒大險,試著從幾個角度切入,讓這個疑惑「立體」一些。

2015年1月15日

第八期 共樂評 │ 既熱又有鬼之島嶼精神劇場——評《黑狼不在家那卡西》

文/簡妙如

在台北地下音樂出沒十多年的「黑狼」黃大旺,近3年以愈為鮮明的實驗、噪音、即興、行為藝術、劇場的藝術形式被更多人認識。繼2012年出版《黑狼臥室那卡西》之後,20147月再度出版新作《黑狼不在家那卡西》,繼續翻攪「發光發熱」中的台灣獨立音樂場景。獨立唱片Seed Toss老闆Neuva誇言:「這張聆聽性提高了,是一張日常作為背景音樂也無違和的專輯。」

2015年1月14日

【媒改評論】 試試不擠跨年、不搶票的演唱會

文/簡妙如

2015年一開始就有兩個演唱會引人注意。台北市政府舉辦了18年的跨年晚會,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首度打破慣例,不在倒數時刻與市府團隊及市議員一同上台,因為「要將盛會還給民眾」。另一個則是近日的江蕙封麥演唱會開賣,造成搶票風潮及各種民怨、衝突。一時之間兩件事值得再想想:到底何時開始,政治人物成為跨年演唱會的主辦者?再看看江蕙演唱會門票事件,什麼時候,台灣民眾真的如此熱愛聽現場演唱會到忘我、起爭執的地步?說到底,這兩種聽現場音樂的方式,都不那麼尋常。

2015年1月13日

第八期 共服貿 │ 解析服貿協議:一個國際法的觀點

文/張道宜

「國際法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爭端中的重要議題。」這句話聽起來理所當然,但考量台灣特殊的國家身份,卻有相當大的討論空間,恐怕「中華民國政府」會先跳出來澄清一番。因此,筆者將探討《服貿》性質,分析ECFA與《服貿》,甚至即將展開談判的《貨貿》間的關係,最後評論《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可能性。

2015年1月12日

共傳工 │ 吳家銘:技術在變,堅持品質不變

文/拓旻

戴上老花眼鏡,人稱「家銘哥」的吳家銘正在操作新進的 edius 數位剪接軟體,「文字過音完通常沒幾分鐘的時間,帶子就要上了。但現在趕帶,沒有以前那麼快。」過去他操作傳統線性對剪機器是行雲流水,但現在換成數位剪接系統,從最初的一竅不通甚至反抗,到硬著頭皮嘗試,但仍不太順手。


共傳工 │ 吳祥三:攝影人生,學無止境

文/拓旻

一道海浪猛然打上岸,不偏不倚打在台視資深攝影記者吳祥三身上,他整個人幾乎站不住,連同攝影機一起跌下岸邊階梯。從事電視新聞工作20多年,再熟悉不過的颱風採訪現場,吳祥三沒料到這回大自然的威力,直說:「差點回不來了!」

2015年1月11日

共評論 │ 當粉絲碰上社運:進擊的國昌迷

文/林家琦、蘇湘棻、羅心彤

「太可愛了>/////<」、「嗶!嗶!嗶!怎麼可以這樣!犯規!」、「這個表情太萌了啦!!!」只要是偶像明星,不難看到類似回應出現在他們的照片或是影片下。但現在,這些回應竟出現在PTT WomenTalk,一篇版友與黃國昌合照下。

總是以襯衫配西裝褲亮相,搭配襯衫上三顆扣子解開,這是大家熟悉的黃國昌。從2012年反媒體壟斷與旺中走路工事件開始,黃國昌的名字躍上主流媒體,更因2014年太陽花學運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影像來源/wiki維基百科。台灣法律學者黃國昌。


2015年1月8日

【媒改評論】 性不性別有關係! 小記一位女性體育記者

文/周宇修

筆者目前在美國紐約進修公益法與人權議題,並趁著耶誕假期至西岸旅行。旅行的最後幾天,在LA時邊開車邊聽廣播,恰好聽到了LA的公共廣播電台KPCC: Southern California Public Radio[1](FM:89.3)一個對Lisa Saxon的專訪節目。

Lisa Saxon在採訪現場,
截圖自https://sports.vice.com/topic/lisa-saxon

【媒改評論】 以社會企業形構公共媒體的未來

文/邱家宜

2014年卓越新聞獎第一次設立「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獎項頒給了十幾年來一直關心台灣生態農業與小農經濟的馮小非女士。馮小非與朋友們在2011年創立的「上下游新聞市集」,以媒介、銷售小農有機產品平台的獲利模式,支持起一個常態性的農業與生態專業新聞網站。

影像來源/上下游News Market新聞市集網頁。

2015年1月5日

第八期 共座談 │ 民主、黑箱、太陽花:台灣與中國學生對談錄

整理、紀錄/鴿子

318佔領立法院行動在兩岸青年間引發許多爭論,本刊邀請台灣和中國各兩位學生,分享學運的參與及觀察經驗,並討論對民主與社會運動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