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日

第三期 共書評 │ 馬克思的革命陸是報老闆煉成的?

兼評《作為勞動的傳播:中國新聞記者勞動狀況研究》



文/羅世宏

1957 年,當時還是參議員的美國總統甘迺迪曾在紐約的海外新聞記者俱樂部發表演說。在這場演說中,甘迺迪語帶幽默地的提到,「如果當年這份資本家辦的紐約報紙【意指《論壇報》】能夠善待馬克思一點,馬克思或許會繼續擔任該報的海外通訊記者,歷史可能要重新改寫,我們現在繳的稅可能也會低很多。

第三期 編輯室報告


2011年十一月起到2012年一月,媒體改造學社在北、中、南、東七所大專院校,舉辦一系列共八場的傳播政策座談會。這系列的座談會,一方面是媒改社醞釀兩年所完成的傳播政策藍圖報告《豐盛中的匱乏:傳播政策的反思與重構成果發表(即將於近日內出版),另一方面也是藉由回應當前的傳媒議題,與大學生溝通傳播政策的重要性,以及理想傳媒環境的改革方向。不過,根據社員現場回報,在幾場與廣電媒體產業治理的座談會中,因提出併購有線電視系統案而備受各界質疑的旺中集團,均派出重要幕僚參與,並在現場提問和發言。

第三期 共專題|電影風巴萊夢|廢墟中的101以及打造它的人----賽德克巴萊幕後的勞動者

採訪:林玉鵬、蔡蕙如、魏玓
撰稿:魏玓

前言:興奮,為什麼?

如果你喜歡看電影,甚至考慮、或正在準備進入電影圈工作,那麼請你跟我一起想像一下:如果當初賽德克巴萊有個工作機會給你,你去不去?或者應該改問,你會有多興奮?

我會非常、非常興奮。我想很多人都會。因為賽德克巴萊是台灣電影史上的最「大」製作。

第三期 共專題|電影如何變成史詩?試論《賽德克‧巴萊》


文 / 張世倫


從籌備到上映都備受矚目的《賽德克‧巴萊》,被稱為台灣近年來僅見的「史詩電影」,論者譽其聲勢浩大地開啟了台灣電影「大片類型」的新方向。而在肯定魏德聖成就之餘,或許我們仍可思考,究竟要如何理解「史詩電影」的意義與限制?《賽德克‧巴萊》又體現了什麼樣的「史詩電影」內涵?

第三期 共專題|電影風巴萊夢|《賽德克•巴萊》所說/沒說的台灣原住民:原住民觀點


《賽德克巴萊》所說/沒說的台灣原住民:原住民觀點

前言:本篇文章是由《共誌》與文化研究學會合辦的「《賽德克巴萊》所說/沒說的台灣原住民:原住民觀點」座談會記錄。以原住民題材為訴求的《賽》片上映期間,引發社會各界熱烈討論,但原住民觀點卻相當少見,顯然是一個非常諷刺的矛盾;舉辦這場座談會的目的就在於希望稍稍彌補這個嚴重的闕漏。座談會從主持人到四位與談人皆為原住民,提供了切身出發、但面向各異的精采洞見,凡是關心台灣電影與原住民議題的朋友,實不容錯過。在此特別說明的是,因本刊篇幅所限,僅能截取與談人地一輪發言的精華部分刊載於紙本,座談會完整版逐字稿將可以在《共誌》部落格以及文化研究月報看到。

第三期 共專題|電影風巴萊夢|內部座談


座談人:郭力昕、蔡崇隆、張世倫、魏玓、林玉鵬、蔡蕙如

紀錄、整理:蔡蕙如

這是共誌成員對於《賽德克巴萊》(以下簡稱《賽》)的內部座談紀錄。我們試圖透過自身觀影經驗的互相分享與對話,探討《賽》片的文本再現、社會效應、歷史話語等議題,並進一步地從「《賽》片後」的概念,檢視當前台灣電影產業的發展,提供初步的觀察與建議。

第三期 共青年|遊學、反思、然後行動:台南女中台灣文化隊


文:陳婉尹

很難想像對一個高中社團進行訪問時,已經畢業進入大學的學姐們也會回到母校一起參與,甚至每一屆至少都有一位出席。坐在台南女中校園長廊裡,面對眼前十餘位穿著白色文化隊社服的女生們,我逐漸理解─這股令人匪夷所思的凝聚力是從何而來。

第三期 共國際|美夢?楣夢?還是同床異夢? :韓流明星夢與流行音樂產業政治經濟力量之鬥爭

文:盧開朗[1]

  這幾年韓國偶像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僅在韓國當地走紅,,在亞洲各地也得到不少支持,舉辦不少演唱會。以2011年在台灣所舉辦的韓國偶像團體演唱會為例,就包括Super Junior(SM娛樂/3)BEAST(Cube娛樂/7)SHINee(SM娛樂)、少女時代(SM娛樂/9)K-Friends(集體演唱會形式,含SHINeeAfter School/10)演唱會、2PM(JYP娛樂/11)、東方神起(SM娛樂/12)fan meeting等。

第三期 共民間|苗栗竹南大埔小君姊(邱玉君)的生命故事



苗栗竹南大埔小君姊(邱玉君)的生命故事

/ 傅偉哲
/邱玉君提供

 現在如果你走進苗栗竹南大埔的徵收預定地,看見的將會是黃色土方夾雜著礫石,一堆一堆的散佈在徵收區域內。怪手與卡車、以及水泥灌漿車往來絡繹不絕,正在密集地趕工著。
原本遍地是方格狀稻田以及交錯的田間道路,已經被礫石與黃土吞噬。這裡僅存的幾塊田地之一,就在大埔自救會長家門口。當你造訪他們那棟中軸對稱式的水泥樓房時,迎面出來招呼的,經常會是自救會長家的媳婦小君姊(邱玉君)。爽朗熱情的笑容,是她給人的第一印象。而這爽朗熱情笑容的背後,更有著溫柔卻堅定的個性,穩定地支撐大埔自救會堅持抵抗國家機器徵收至今。

第三期 共樂評|讓世界聽見了… 「誰」的音樂?


文:鄭凱同

落日飛車是近幾年快速竄紅的新團,純熟的創作與演奏,讓他們在同樣參加「見證大團誕生」的樂團間顯得特別耀眼。新專輯芭莎諾娃中,落日飛車將民謠、藍調、迷幻、老搖滾的元素把玩得淋漓盡致,再加上整張專輯以英文歌詞演唱,聽起來像極走復古風格的洋團。

第三期 共觀點|誰來對政府比中指?從夢想家到流行音樂補助政策的省思


文:簡妙如

夢想家作為一個國慶晚會活動花2億多元,成果如此樣板、空洞而讓大家覺得荒謬。但其實若以流行音樂為例,近期政府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大旗下所推動的諸多文化相關政策,具現為種種藝文補助與文化收編活動,已經以類似的模式、由上而下地侵蝕基層的音樂藝文動能。

第三期 共觀點|誰來佔領NBA?1%、5%、還是99%?


文:劉昌德、陳鴻嘉


1998年之後,美國國家籃球職業協會(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NBA)今年再度因為勞資爭議而取消季初比賽,使得球季縮水NBA球團老闆想藉著今年中重新簽訂團體協約的機會,減少球員的分紅比例、以及設定嚴格薪資上限,遭到球員工會(National Basketball Players Association)拒絕。因此,資方於71日起宣布「封館」,[1]取消了11月前的所有比賽。在一度鬧上法院的焦土對抗之後,雙方達成大致上為「五五分帳」的協議,新球季延至耶誕節開打。